Menu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巍然中央,
東西文化,薈萃一堂,大同爰躋,祖國以光。
莘莘學子來遠方 莘莘學子來遠方 春風化雨樂未央 行健不息須自強
自強,自強,行健不息須自強!
左圖右史,鄴架巍巍,致知窮理,學古探微,
新舊合冶,殊途同歸,肴核仁義,聞道日肥。
服膺守善心無違,服膺守善心無違,
海能就下眾水歸,學問篤實生光輝。
光輝,光輝,學問篤實生光輝!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孰介紹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視,泱泱大風。
水木清華眾秀鍾,水木清華眾秀鍾,
萬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無窮。
無窮,無窮,赫赫吾校名無窮。
清華大學淵源自清末的「清華學堂」,可分為北京清華(1911-1937;1946-1948)、西南聯大(1937-1946)、新竹清華(1956-)等三個時期。
清華大學成立於民國前一年,校址為北平西郊的清華園,最初名稱為「清華學堂」。
民國三年冬天,梁啟超先生來校演講,引述易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勉勵同學以君子自期,自此以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便成為清華的校訓。
民國十七年,本校校名正式定為國立清華大學。對日抗戰爆發後,遷校昆明,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合組為西南聯合大學,勝利後復員北平。四十五年在梅貽琦校長主持下又在台灣新竹復校。
本校畢業校友活躍各界,尤其在學術界,前後共有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及一位數學伍爾夫獎得主為清華校友,足見清華光榮的歷史傳統與優良的學風。
清華大學復校初期重點為原子科學
其後則擴展至理工方面,近十幾年來更積極發展人文社會、生命科學、電機資訊與科技管理;漸漸地,清華已成為一文、理、工均衡發展的學府。
北京清華的二校門是清朝皇家園林「小五爺園」的宮門,也是北京清華最早的校門。「清華園」三個大字刻於中間拱門之上,字體渾圓飽滿。
新建校門,此門便被稱為二校門。在行政大樓後方,有座以等比例縮小的二校門,用以表示兩校之間的一脈相承。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