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道德經句解系列之十三 挫其銳,解其紛
李秉信
挫其銳
挫其銳是一個很深刻的動作,就是道的第一功用。我們都有銳,諸如七情、六欲……等銳氣,三毒也是銳,這些銳氣是累世帶來的一種罪孽,我們難以自拔。挫其銳,就是在求道之後,懂得反求諸己,因為這個是大道功用。要徹底改變自己,一定要從內心的自我反省,自我覺醒。故道沖而用之,你能沖而用之馬上挫其銳,自己脾氣毛病去除。
挫就是挫折、阻止不讓它發生。挫平讓他整個消失,不再發生。所以要改脾氣,投入其中,內心反省,要低心下氣。道,簡單來講,戒煙、戒酒,只有道,只有道的力量,才能讓你回覆本來的面目,所以挫其銳,這是絕大功用。在道德經理提到,人最得意的,常常是自己的銳氣。累世累劫以來,生命沒有警覺性一直持續下去,而不自知。
因為道,才能化戾致祥,化掉戾氣,變成祥和。這是我們唯一的機會。有了道在我們心裡後,挫銳致平的絕對功用,才有辦法發揮出來。脫離這個方向,完全是徒勞無功。各位今天進入道中,道沖而用之,挫其銳,你馬上脫胎換骨,低心下來。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你常常會不夠,不夠是好的,因為不盈,還有空間啊,你修道不盡,你會每天好好的去修道。
換句話來說,不合乎於道的就是銳,講話尖酸苛薄,做事情有邪念。這個都是銳,你有沒有徹底把它挫平掉,不讓他再發生,變成脫胎換骨,改變你的一生,這個是第一功用。但是有一點你沒有挫其銳,如果到今天你還沒有改變你的一生,還沒有脫胎換骨,你道沖沒用,沒有沖的徹底。好像那個茶葉啊,用沒有開的開水沖,啊,只有五、六十度,你就沖,茶葉喝起來不好喝。
茶葉沒有沖出來,好像那個水果沒有熟,你就把它摘下來,不好吃,一樣的道理。只有在道理中,人的習氣才有辦法被融化。
解其紛。
這是道一貫的作用。解:統治、統御其一切。紛:一理散萬殊的眾理。天地之間的一切一切都由道所生,既然道所生,就道生之,德蓄之,道來統御、主宰、支配之。紛:三綱、君臣、父子、夫妻、五常、仁、禮、義、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也就是說一切善行,要受道來統御,不是內心所流露出來的,就是假的。
文天祥受難,被元兵包圍受刑,受刑後,風一吹,衣服掀開了,在衣角掀開有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為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就是說,道德做得很好,道就流露出來,孔子把道講成仁,孟子把德講成義,惟其義盡,德做得很好,道就流露出來。
所以這裡所講到的解其紛,就是要解開擺脫煩惱和雜亂,這一句各位要記住。以後如果只有外相,沒有內心,那是一種造作、多餘的一個動作,一定要拿道來統一,拿自性來發露行為,一定要自性作主宰,用道做內涵,這個叫解其紛,不要只在行事上應付來、應付去,這一點各位前賢要記住。這個的第二功用,在日常生活中要發露出來。
庶:很近乎道。孔子很讚美顏回,他說回也,其庶乎屢空。屢空:就是常常沒飯吃哦,窮死了,所以說庶幾無愧,很接近道,一點慚愧都沒有。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挫其銳
挫其銳是一個很深刻的動作,就是道的第一功用。我們都有銳,諸如七情、六欲……等銳氣,三毒也是銳,這些銳氣是累世帶來的一種罪孽,我們難以自拔。挫其銳,就是在求道之後,懂得反求諸己,因為這個是大道功用。要徹底改變自己,一定要從內心的自我反省,自我覺醒。故道沖而用之,你能沖而用之馬上挫其銳,自己脾氣毛病去除。
挫就是挫折、阻止不讓它發生。挫平讓他整個消失,不再發生。所以要改脾氣,投入其中,內心反省,要低心下氣。道,簡單來講,戒煙、戒酒,只有道,只有道的力量,才能讓你回覆本來的面目,所以挫其銳,這是絕大功用。在道德經理提到,人最得意的,常常是自己的銳氣。累世累劫以來,生命沒有警覺性一直持續下去,而不自知。
因為道,才能化戾致祥,化掉戾氣,變成祥和。這是我們唯一的機會。有了道在我們心裡後,挫銳致平的絕對功用,才有辦法發揮出來。脫離這個方向,完全是徒勞無功。各位今天進入道中,道沖而用之,挫其銳,你馬上脫胎換骨,低心下來。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你常常會不夠,不夠是好的,因為不盈,還有空間啊,你修道不盡,你會每天好好的去修道。
換句話來說,不合乎於道的就是銳,講話尖酸苛薄,做事情有邪念。這個都是銳,你有沒有徹底把它挫平掉,不讓他再發生,變成脫胎換骨,改變你的一生,這個是第一功用。但是有一點你沒有挫其銳,如果到今天你還沒有改變你的一生,還沒有脫胎換骨,你道沖沒用,沒有沖的徹底。好像那個茶葉啊,用沒有開的開水沖,啊,只有五、六十度,你就沖,茶葉喝起來不好喝。
茶葉沒有沖出來,好像那個水果沒有熟,你就把它摘下來,不好吃,一樣的道理。只有在道理中,人的習氣才有辦法被融化。
解其紛。
這是道一貫的作用。解:統治、統御其一切。紛:一理散萬殊的眾理。天地之間的一切一切都由道所生,既然道所生,就道生之,德蓄之,道來統御、主宰、支配之。紛:三綱、君臣、父子、夫妻、五常、仁、禮、義、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也就是說一切善行,要受道來統御,不是內心所流露出來的,就是假的。
文天祥受難,被元兵包圍受刑,受刑後,風一吹,衣服掀開了,在衣角掀開有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為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就是說,道德做得很好,道就流露出來,孔子把道講成仁,孟子把德講成義,惟其義盡,德做得很好,道就流露出來。
所以這裡所講到的解其紛,就是要解開擺脫煩惱和雜亂,這一句各位要記住。以後如果只有外相,沒有內心,那是一種造作、多餘的一個動作,一定要拿道來統一,拿自性來發露行為,一定要自性作主宰,用道做內涵,這個叫解其紛,不要只在行事上應付來、應付去,這一點各位前賢要記住。這個的第二功用,在日常生活中要發露出來。
庶:很近乎道。孔子很讚美顏回,他說回也,其庶乎屢空。屢空:就是常常沒飯吃哦,窮死了,所以說庶幾無愧,很接近道,一點慚愧都沒有。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