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系統業力再來人系列之十二 有跟沒有直入第一義諦
李秉信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看見, 許多人學得一身的本領, 也知道的許多的道理, 但是一點也用不上, 碰到煩惱使不出來。 怎麼經典中,聖人的論述頭頭是道,在現實的生活當中,一碰到感情折磨,完全破功,不是這麼一回事。很少人知道, 不論是經典中的道理, 還是聖經裡說三位一體合一境界, 他們根本都不是理論。
而是聖人或者是聖徒,已經扎扎實實在生活中做出來的結論。 有文才者,可以用文字,形之於一個道理上的陳述, 留給後代的子孫。或許,有根器的修行人,會問出下一個這麼有深度的問題,結論怎麼會是理論呢?其實,要從理論變成結論, 需要經過一個實際環境上的驗證。否則,所有的論述都只是學說而已。
只是嘴巴裡說的口沫橫飛,叫做紙上談兵, 空口說白話。把佛學的義理講的這麼冠冕堂皇, 對於脫苦得樂的下手功夫,卻沒有著墨, 也沒有自己的體驗。 對於法界眾生而言, 這些規條, 像是天堂上的話語,一點意義都沒有。 走火入魔,在乎字句的人,只是增加知識的障礙, 讓自己走不出去。 同樣的,嚴格地說起來, 這個世界上沒有道理。所有的發生,都只有結論而已。
東方經典講的一針見血, 叫做所有的修行人,都是在果地上修行, 也就是,在現在發生上修煉,不管修出結果是有,或者是沒有來, 發生的遭遇是你期待,還是失望的。你都必須要有一個親身的體驗,才有機會開悟解脫。否則,聖人在書本上的結論, 和你人生所面對的發生, 一點關係都沒有。然而,你有沒有想過,這個結論到底是什麼?
我們把話說得更直接一點,擁有的這麼多, 抓取的這麼多, 就算你擁有了大半的天下。現在你,到底過得好不好?你人生擁有, 是會讓你變得更好。 還是,那些都是永無止境的煩惱, 讓你過得不好。舉個例子來說,當你擁有了一份財產, 或者是得來不易的事業, 你會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實。怎麼幸福變少了, 煩惱變多了。
而且,非常諷刺的是,煩惱的累積超越了忍耐的限度以後, 沒有一個人例外,開始想要找一個空觀的方法, 只想留住擁有的快樂, 去除擁有的煩惱。 講到了這裡,我們用佛教的術語來說, 你到底是要空,還是要有。 然而,你有沒有想過, 期待是空,也是一種有。那麼,我到底應該要怎麼辦?你看,所有陷入情網的情侶,都會說情不知所起, 我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
一往而深,生生死死, 周而復始,因為相欠,所以想見。這世間所有的遇見,都是因緣際會,夫妻是緣,有惡緣,有善緣;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緣不聚,無債不來,皆是因緣果報。 在這些話語當中, 事實上都透漏著, 沒有的時候,多麼希望他的發生。 發生的時候,又覺得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那麼,筆者想要問讀者, 到底你是想要發生,還是不要發生?
許多人深深為李商隱無題詩意象,及意境美, 進入那樣的境界,無以自拔。 那樣淒美的詩句,訴說了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然而,心情如此的翻來覆去, 朝思暮想, 不就是在有和沒有之間掙扎徘徊,陷入了許多人,聞之色變的情關。
情字這條路,本就是最難修的人間法,沒有人能夠逃得過他的折磨。很少人知道, 感情只是要讓我們學習一個功課, 叫做有跟沒有。這種空和有在情緒上的衝擊, 直接敲打你最脆弱的識心, 誰都沒有辦法避免傷害。愛染是一門深不可測的課題, 取捨更是難以抉擇的選擇。說了你都不相信,就連活佛遇上愛情,也是犯過糊塗的。因為, 光看經典的結論,是沒有用的, 他還是躲不掉一感情修理他的折磨。 對於命運的改變,修行上的成就, 都是緣木求魚。他必須身歷其境的修行這門功課, 才能夠自己取證。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曾說:「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活佛都會為情困頓,更遑論素日裡不持戒的凡人了,想要免俗,難如登天,不以身試法,還不信邪。這個道理是在於, 恩斷義絕若是宿命,必須要經過自己親手碾斃,魂飛魄散, 那就必須要自己做到。無以名之的傷,必須要自己在自己靈魂深處埋葬。 那樣的結論,才能夠算是自己的。
否則愛苗滋長,卻成了磨難。淚眼汪汪,心海血淌,意念不改,可謂執障。 再看看千百年以來的情侶,那一個不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啊! 都要愛到不能自拔,荒誕無知便泛濫成災。 但是,又很難逃過那個有到了極致, 一定會發生一切都會沒有,悲哀的結局。多少人的天堂,瞬間轉成了地獄,情侶變成了翻臉的仇人。 很奇妙的,人只要一講到有跟沒有,故事的最終章回,往往都是悲劇收場。
痴情與自私相伴,深愛與固執相隨。命運的有始有終,在於讓人哭著來,也讓人哭著回去。 我們會很感慨的說。如果,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足以換得今生的相見。那麼是要經過幾世的修行,才能换來今生的癡心相戀?又要有多深的因緣,才修成了共枕而眠?一個天生命帶泛水桃花的女人,累世累劫以來,到底要與多少人有過露水姻緣,才得以造就出今生這樣子的生命樣態,有魅惑眾生。
儀態萬千的皮相,有恣意濫觴的膽量,有孤高冷絕的骨氣,卻又有柔情似水的天下無敵?然而, 把這個道理說明白,不又是,有跟沒有的加減乘除, 引導著我們生命中,冥冥注定的命運。 我們人究竟是經歷多少次的情深缘淺,以至於在今生情債高築?又是需要多少的業障積累,才足以導致人面桃花如她,卻墜落到人間受苦受難?每一次有了,又要拿掉。 沒有了,又要努力追求。
她在一段又一段的情緣桃花裡沉溺不堪,在緣起緣滅裡沉淪下降。如今終於也苦果自嚐,歷盡滄桑的眼簾,形單影隻的影殘。 但是,打自他的心裡, 不又是那麼期待,下一個有的發生。 其實,筆者在說這些空和有的觀念時候, 並不是在說禪, 或者是,聖經傳道書裡所說的空虛。 他是一個扎扎實實,發生在你身上的結論。 空有之間的秘密,是在於震盪的過程會由上下起伏大,慢慢趨近於上下起伏小。
只是,到了人生的終點,你會有一個很重要的開悟,空有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甚至他們都是一樣的。 很殘忍的,隨著時間的流動, 有跟沒有之間,一定會趨近一條一致的極限。叫做,到頭來的結果,全部都是一樣。你大概不知道,你現在趨近的,是一個很深的生命狀態,叫作聖諦第一義。這是絕大多數人的課題, 他們都以為聖諦是空,俗諦是有。 在有跟沒有之間,掙扎徘徊, 有了之後又沒有,沒有之後又在尋找有。
如此一個尋尋覓覓的過程,叫做麻木不仁,冥頑不靈,我行我素,死不認錯。 然而, 筆者上述所言,對於世間的凡夫俗子而言,只有在人間道場的修練,才是這種,非空以及非有境界最後的到達。 許多人會嚷嚷著, 是不是能夠,不要受這麼多的苦。就像是那些上上根器人,經過幾個公案的深思,就開悟解脫。
他們都不知道,這些上上根器人的幻境,是在幾個輩子前形成的。他們這些人迷失,不是起幻給的,而是入了幻出不來。 不知道,經過多少輩子以來的痛苦。這輩子終於有個緣分, 看到了幾個公案,就解脫了。命理哲學助你:入幻,住幻,留幻。在入住出的結構裡,才能夠起幻及離幻。命理哲學裡有句話:知道還沒到,到了不知道。而起幻離幻的奧妙在於渾然一境,沒有接縫。你睡著的時候,有接縫嗎?
你的盤,就是你累世的意識種子,幻化而成的。 在沒有接縫的幻境交替中, 夢醒的時候,可怕的惡夢,也會無聲無息的消失, 過了幾個小時,你就不復記憶。迷人的美夢,你也沒有辦法留得下來。再過兩天,那份甜甜的滋味也消失了。 甚至,你都不記得他們的內容。人生的遭遇, 無論是多麼深刻強烈的遭遇,不過就像是夢境, 當你在進入另外一個意識轉換的時候, 沒有一個有跟沒有,會留得下來。
雖然這一切都是你的選擇,只是多少而已 。實境由不得你,你一定得起幻。但是你一定要有更深的體悟,一切的發生都是因為我。 再怎麼想要有跟沒有的起幻與離幻,人世間的所有遭遇,都是為你量身訂做的。一切的恩怨情仇,上下起伏都為了要讓你了解這個課題,叫做「啟發覺性」。 不管經過幾個輩子的折磨,終於有一天,你終於知道,這一切都是夢。每一個夢,都一定會有夢醒的時候。
這些道理都寫在經典上,是那麼高深的第一義諦。 但是,他們都叫做結論。 當你沒有親身經歷這樣的遭遇, 有了這樣的結果, 以及這樣的體悟,你是沒有辦法深刻體會的。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看見, 許多人學得一身的本領, 也知道的許多的道理, 但是一點也用不上, 碰到煩惱使不出來。 怎麼經典中,聖人的論述頭頭是道,在現實的生活當中,一碰到感情折磨,完全破功,不是這麼一回事。很少人知道, 不論是經典中的道理, 還是聖經裡說三位一體合一境界, 他們根本都不是理論。
而是聖人或者是聖徒,已經扎扎實實在生活中做出來的結論。 有文才者,可以用文字,形之於一個道理上的陳述, 留給後代的子孫。或許,有根器的修行人,會問出下一個這麼有深度的問題,結論怎麼會是理論呢?其實,要從理論變成結論, 需要經過一個實際環境上的驗證。否則,所有的論述都只是學說而已。
只是嘴巴裡說的口沫橫飛,叫做紙上談兵, 空口說白話。把佛學的義理講的這麼冠冕堂皇, 對於脫苦得樂的下手功夫,卻沒有著墨, 也沒有自己的體驗。 對於法界眾生而言, 這些規條, 像是天堂上的話語,一點意義都沒有。 走火入魔,在乎字句的人,只是增加知識的障礙, 讓自己走不出去。 同樣的,嚴格地說起來, 這個世界上沒有道理。所有的發生,都只有結論而已。
東方經典講的一針見血, 叫做所有的修行人,都是在果地上修行, 也就是,在現在發生上修煉,不管修出結果是有,或者是沒有來, 發生的遭遇是你期待,還是失望的。你都必須要有一個親身的體驗,才有機會開悟解脫。否則,聖人在書本上的結論, 和你人生所面對的發生, 一點關係都沒有。然而,你有沒有想過,這個結論到底是什麼?
我們把話說得更直接一點,擁有的這麼多, 抓取的這麼多, 就算你擁有了大半的天下。現在你,到底過得好不好?你人生擁有, 是會讓你變得更好。 還是,那些都是永無止境的煩惱, 讓你過得不好。舉個例子來說,當你擁有了一份財產, 或者是得來不易的事業, 你會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實。怎麼幸福變少了, 煩惱變多了。
而且,非常諷刺的是,煩惱的累積超越了忍耐的限度以後, 沒有一個人例外,開始想要找一個空觀的方法, 只想留住擁有的快樂, 去除擁有的煩惱。 講到了這裡,我們用佛教的術語來說, 你到底是要空,還是要有。 然而,你有沒有想過, 期待是空,也是一種有。那麼,我到底應該要怎麼辦?你看,所有陷入情網的情侶,都會說情不知所起, 我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
一往而深,生生死死, 周而復始,因為相欠,所以想見。這世間所有的遇見,都是因緣際會,夫妻是緣,有惡緣,有善緣;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緣不聚,無債不來,皆是因緣果報。 在這些話語當中, 事實上都透漏著, 沒有的時候,多麼希望他的發生。 發生的時候,又覺得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那麼,筆者想要問讀者, 到底你是想要發生,還是不要發生?
許多人深深為李商隱無題詩意象,及意境美, 進入那樣的境界,無以自拔。 那樣淒美的詩句,訴說了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然而,心情如此的翻來覆去, 朝思暮想, 不就是在有和沒有之間掙扎徘徊,陷入了許多人,聞之色變的情關。
情字這條路,本就是最難修的人間法,沒有人能夠逃得過他的折磨。很少人知道, 感情只是要讓我們學習一個功課, 叫做有跟沒有。這種空和有在情緒上的衝擊, 直接敲打你最脆弱的識心, 誰都沒有辦法避免傷害。愛染是一門深不可測的課題, 取捨更是難以抉擇的選擇。說了你都不相信,就連活佛遇上愛情,也是犯過糊塗的。因為, 光看經典的結論,是沒有用的, 他還是躲不掉一感情修理他的折磨。 對於命運的改變,修行上的成就, 都是緣木求魚。他必須身歷其境的修行這門功課, 才能夠自己取證。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曾說:「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活佛都會為情困頓,更遑論素日裡不持戒的凡人了,想要免俗,難如登天,不以身試法,還不信邪。這個道理是在於, 恩斷義絕若是宿命,必須要經過自己親手碾斃,魂飛魄散, 那就必須要自己做到。無以名之的傷,必須要自己在自己靈魂深處埋葬。 那樣的結論,才能夠算是自己的。
否則愛苗滋長,卻成了磨難。淚眼汪汪,心海血淌,意念不改,可謂執障。 再看看千百年以來的情侶,那一個不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啊! 都要愛到不能自拔,荒誕無知便泛濫成災。 但是,又很難逃過那個有到了極致, 一定會發生一切都會沒有,悲哀的結局。多少人的天堂,瞬間轉成了地獄,情侶變成了翻臉的仇人。 很奇妙的,人只要一講到有跟沒有,故事的最終章回,往往都是悲劇收場。
痴情與自私相伴,深愛與固執相隨。命運的有始有終,在於讓人哭著來,也讓人哭著回去。 我們會很感慨的說。如果,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足以換得今生的相見。那麼是要經過幾世的修行,才能换來今生的癡心相戀?又要有多深的因緣,才修成了共枕而眠?一個天生命帶泛水桃花的女人,累世累劫以來,到底要與多少人有過露水姻緣,才得以造就出今生這樣子的生命樣態,有魅惑眾生。
儀態萬千的皮相,有恣意濫觴的膽量,有孤高冷絕的骨氣,卻又有柔情似水的天下無敵?然而, 把這個道理說明白,不又是,有跟沒有的加減乘除, 引導著我們生命中,冥冥注定的命運。 我們人究竟是經歷多少次的情深缘淺,以至於在今生情債高築?又是需要多少的業障積累,才足以導致人面桃花如她,卻墜落到人間受苦受難?每一次有了,又要拿掉。 沒有了,又要努力追求。
她在一段又一段的情緣桃花裡沉溺不堪,在緣起緣滅裡沉淪下降。如今終於也苦果自嚐,歷盡滄桑的眼簾,形單影隻的影殘。 但是,打自他的心裡, 不又是那麼期待,下一個有的發生。 其實,筆者在說這些空和有的觀念時候, 並不是在說禪, 或者是,聖經傳道書裡所說的空虛。 他是一個扎扎實實,發生在你身上的結論。 空有之間的秘密,是在於震盪的過程會由上下起伏大,慢慢趨近於上下起伏小。
只是,到了人生的終點,你會有一個很重要的開悟,空有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甚至他們都是一樣的。 很殘忍的,隨著時間的流動, 有跟沒有之間,一定會趨近一條一致的極限。叫做,到頭來的結果,全部都是一樣。你大概不知道,你現在趨近的,是一個很深的生命狀態,叫作聖諦第一義。這是絕大多數人的課題, 他們都以為聖諦是空,俗諦是有。 在有跟沒有之間,掙扎徘徊, 有了之後又沒有,沒有之後又在尋找有。
如此一個尋尋覓覓的過程,叫做麻木不仁,冥頑不靈,我行我素,死不認錯。 然而, 筆者上述所言,對於世間的凡夫俗子而言,只有在人間道場的修練,才是這種,非空以及非有境界最後的到達。 許多人會嚷嚷著, 是不是能夠,不要受這麼多的苦。就像是那些上上根器人,經過幾個公案的深思,就開悟解脫。
他們都不知道,這些上上根器人的幻境,是在幾個輩子前形成的。他們這些人迷失,不是起幻給的,而是入了幻出不來。 不知道,經過多少輩子以來的痛苦。這輩子終於有個緣分, 看到了幾個公案,就解脫了。命理哲學助你:入幻,住幻,留幻。在入住出的結構裡,才能夠起幻及離幻。命理哲學裡有句話:知道還沒到,到了不知道。而起幻離幻的奧妙在於渾然一境,沒有接縫。你睡著的時候,有接縫嗎?
你的盤,就是你累世的意識種子,幻化而成的。 在沒有接縫的幻境交替中, 夢醒的時候,可怕的惡夢,也會無聲無息的消失, 過了幾個小時,你就不復記憶。迷人的美夢,你也沒有辦法留得下來。再過兩天,那份甜甜的滋味也消失了。 甚至,你都不記得他們的內容。人生的遭遇, 無論是多麼深刻強烈的遭遇,不過就像是夢境, 當你在進入另外一個意識轉換的時候, 沒有一個有跟沒有,會留得下來。
雖然這一切都是你的選擇,只是多少而已 。實境由不得你,你一定得起幻。但是你一定要有更深的體悟,一切的發生都是因為我。 再怎麼想要有跟沒有的起幻與離幻,人世間的所有遭遇,都是為你量身訂做的。一切的恩怨情仇,上下起伏都為了要讓你了解這個課題,叫做「啟發覺性」。 不管經過幾個輩子的折磨,終於有一天,你終於知道,這一切都是夢。每一個夢,都一定會有夢醒的時候。
這些道理都寫在經典上,是那麼高深的第一義諦。 但是,他們都叫做結論。 當你沒有親身經歷這樣的遭遇, 有了這樣的結果, 以及這樣的體悟,你是沒有辦法深刻體會的。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