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意識合一之路系列之四 改變來自第一因的趨近
李秉信
不論是生命的改變, 或是意識的轉換, 其中的奧妙,乃在於讓現在佔據心靈的清醒意識退讓,而使其他意識系統有機會進入運作 。然而人執著的本性是很難改变的。 人總是在始終如一的習氣裡堅持, 很難隨心所欲作主動性的進退及讓出。
不論是東方的經典, 或是西方的聖經, 總是一而再, 再而三的說, 改變是從退轉人的習氣開始。闡述的正是這種生命的改變, 必須退轉被佔據的意識,轉換至更清純意識能量的過程。
這個意識轉換過程是艱苦的。如同在聖經羅馬書所說的: 「立志行善由得我, 行出來由不得我」。 講的正是生命想要用行善的意識,取代這種固有的習氣, 然而作出來却由不得自己。 我們看到在許多生命受到感召, 大徹大悟的過程裡, 是充滿著天人交戰, 靈肉矛盾的拉鋸。
在這個交接過程中,有人的意識須要經過戎長的天人爭戰 ,甚至經過痛苦的折磨,才能夠大徹大悟,甘願退轉意識。因為根器的不同, 或是修煉的操持。有人的意識,卻可以在不經鬥爭的程序中,和平的退讓意識,讓另外一種不同的感受進入。
其實個中的差別,乃是在於平常我們是否有在修行意識轉換,或是意識的進退。無可否認的,雖然每個人的生命經歷不同,然而意識轉換常有雷同之處。 就是在進退的過程當中,一定會讓人在原有的意識系統下,經歷曾經堅信的質疑,曾經擁有的放下,曾經堅持的改變,甚至人要在面臨死亡痛苦的時候,才會讓人甘願的,甚至不得不驅使生命,去經歷一個身心靈上品質上的徹底改變 。
所以在意識轉換的的過程當中,點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對於一個承受重大痛苦,或是的瀕死人而言,他的兩種意識甚至更多種的意識,可以在瀕死的這個時間點上,進行拉扯和掙扎,鬥爭後佔上風的意識,會從而扮演完全改變這個人生命的角色 。
我們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實,不論是前這句話點出了肉体將滅意識的脫離, 或是後面那句話成佛的意志取代了行凶的意念。 這樣碰到另外一種意識能的過程, 那樣的感覺, 就如同新約中保羅在往大馬士革的路上, 被神碰見了。 他的意識被神的靈所充滿, 而成為為主所用的人。
這一切改變背後的真正意思是,在生命的肉體或是意識, 在經歷將死過程痛苦中,意識鬥爭後佔上風的意識,已經讓他成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了 。然而,值得讓我們更加深思的是,我們是否得在這樣深刻的痛苦中,天人交戰的矛盾中,才不得不選擇,退讓原有的意識系統,而讓另外一種不同層次的意識進駐。
或者是,我們是否是一個自由人,不須要經過意志的鬥爭,本來就有一套可以來去自如的本領,自由的選擇決定我們人生方向的意識。 根器更高者, 能否主動清空內心佔據的意識, 讓另外一種能量來充滿我們, 成為一個不同的人。 其中意味者,我們是否可以因為相信的力量, 而有了這種自在的選擇,可以在不同的意識系統下游走?
這樣的游走, 是不是我們意識自由最後的趨向?或者是我們堅信, 在冥冥中有一股來自「第一因」的能量, 可以充滿我們, 帶領我們前行?受造者如我們, 能夠被「第一因」的能力所充滿的過程, 會不會是我們受造的目的?而我們和這「第一因」又有什麼不可分割的關係呢?
若是更深入的思考這種生命改變及意識轉換現象,我們是否曾經很深刻的碰觸到那一塊, 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 也觸摸不到的潛意識。 更或是那股本存於我們內心, 來自「第一因」的能量。 那麼到底得在什麼樣的契機下,或是什麼樣的動力下,我們才能被「第一因」碰到,或是被遇到。
生命須要遭遇什麼樣的鉅變之下,我們才會甘願的,讓我們的心智,作個意識轉換性的被接管。 更深的思考是,無論是在活著的時候,或是瀕死之際,一個新造的生命是如何產生的。無論是以被動性的無奈,或是自然性,主動性的願意, 生命如何能作本質上的改變。
東方的思想和西方的信仰, 常在經典中教導我們。 如何使用各種不同的法門, 不論是禪那, 觀想, 誦咒,將現在佔有我們心智的意識打敗,來作意識的轉換。或是用各式各樣的法們,逼迫現在佔有意識退讓,而頓入空性。 根性平和的修行人,或是入定及冥想,讓佔據的意識自然而然的退轉,而讓另外一種意識進駐。
從而讓我們成為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人。 世世代代的修行人,總是嘗試使用各種法門,以和平不痛苦的方式,退讓佔據自己心智的意識,從而讓另一種層次的意識進駐自己的心智,方能解憂脫苦。
原始佛教發展出禪定與觀想的修行方法,開啟了人類在活著的時候,可以擁有意識轉換的能力。大乘佛法的觀想法門,讓我們在脫離現有的意識掌控下,可以使用另外一種意識,顯現或是映出紅塵事物的特質 。同樣的,藉著觀想,我們也可以用沒有分別的心,來打破所有事物的外相,從而看清宇宙萬物的根源及本體 。
然而, 除了這些來自生命本身變不出新花樣的方法外, 我們是否還有的選擇,來趨近創造我們的第一因呢?(下期續)
不論是生命的改變, 或是意識的轉換, 其中的奧妙,乃在於讓現在佔據心靈的清醒意識退讓,而使其他意識系統有機會進入運作 。然而人執著的本性是很難改变的。 人總是在始終如一的習氣裡堅持, 很難隨心所欲作主動性的進退及讓出。
不論是東方的經典, 或是西方的聖經, 總是一而再, 再而三的說, 改變是從退轉人的習氣開始。闡述的正是這種生命的改變, 必須退轉被佔據的意識,轉換至更清純意識能量的過程。
這個意識轉換過程是艱苦的。如同在聖經羅馬書所說的: 「立志行善由得我, 行出來由不得我」。 講的正是生命想要用行善的意識,取代這種固有的習氣, 然而作出來却由不得自己。 我們看到在許多生命受到感召, 大徹大悟的過程裡, 是充滿著天人交戰, 靈肉矛盾的拉鋸。
在這個交接過程中,有人的意識須要經過戎長的天人爭戰 ,甚至經過痛苦的折磨,才能夠大徹大悟,甘願退轉意識。因為根器的不同, 或是修煉的操持。有人的意識,卻可以在不經鬥爭的程序中,和平的退讓意識,讓另外一種不同的感受進入。
其實個中的差別,乃是在於平常我們是否有在修行意識轉換,或是意識的進退。無可否認的,雖然每個人的生命經歷不同,然而意識轉換常有雷同之處。 就是在進退的過程當中,一定會讓人在原有的意識系統下,經歷曾經堅信的質疑,曾經擁有的放下,曾經堅持的改變,甚至人要在面臨死亡痛苦的時候,才會讓人甘願的,甚至不得不驅使生命,去經歷一個身心靈上品質上的徹底改變 。
所以在意識轉換的的過程當中,點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對於一個承受重大痛苦,或是的瀕死人而言,他的兩種意識甚至更多種的意識,可以在瀕死的這個時間點上,進行拉扯和掙扎,鬥爭後佔上風的意識,會從而扮演完全改變這個人生命的角色 。
我們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實,不論是前這句話點出了肉体將滅意識的脫離, 或是後面那句話成佛的意志取代了行凶的意念。 這樣碰到另外一種意識能的過程, 那樣的感覺, 就如同新約中保羅在往大馬士革的路上, 被神碰見了。 他的意識被神的靈所充滿, 而成為為主所用的人。
這一切改變背後的真正意思是,在生命的肉體或是意識, 在經歷將死過程痛苦中,意識鬥爭後佔上風的意識,已經讓他成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了 。然而,值得讓我們更加深思的是,我們是否得在這樣深刻的痛苦中,天人交戰的矛盾中,才不得不選擇,退讓原有的意識系統,而讓另外一種不同層次的意識進駐。
或者是,我們是否是一個自由人,不須要經過意志的鬥爭,本來就有一套可以來去自如的本領,自由的選擇決定我們人生方向的意識。 根器更高者, 能否主動清空內心佔據的意識, 讓另外一種能量來充滿我們, 成為一個不同的人。 其中意味者,我們是否可以因為相信的力量, 而有了這種自在的選擇,可以在不同的意識系統下游走?
這樣的游走, 是不是我們意識自由最後的趨向?或者是我們堅信, 在冥冥中有一股來自「第一因」的能量, 可以充滿我們, 帶領我們前行?受造者如我們, 能夠被「第一因」的能力所充滿的過程, 會不會是我們受造的目的?而我們和這「第一因」又有什麼不可分割的關係呢?
若是更深入的思考這種生命改變及意識轉換現象,我們是否曾經很深刻的碰觸到那一塊, 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 也觸摸不到的潛意識。 更或是那股本存於我們內心, 來自「第一因」的能量。 那麼到底得在什麼樣的契機下,或是什麼樣的動力下,我們才能被「第一因」碰到,或是被遇到。
生命須要遭遇什麼樣的鉅變之下,我們才會甘願的,讓我們的心智,作個意識轉換性的被接管。 更深的思考是,無論是在活著的時候,或是瀕死之際,一個新造的生命是如何產生的。無論是以被動性的無奈,或是自然性,主動性的願意, 生命如何能作本質上的改變。
東方的思想和西方的信仰, 常在經典中教導我們。 如何使用各種不同的法門, 不論是禪那, 觀想, 誦咒,將現在佔有我們心智的意識打敗,來作意識的轉換。或是用各式各樣的法們,逼迫現在佔有意識退讓,而頓入空性。 根性平和的修行人,或是入定及冥想,讓佔據的意識自然而然的退轉,而讓另外一種意識進駐。
從而讓我們成為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人。 世世代代的修行人,總是嘗試使用各種法門,以和平不痛苦的方式,退讓佔據自己心智的意識,從而讓另一種層次的意識進駐自己的心智,方能解憂脫苦。
原始佛教發展出禪定與觀想的修行方法,開啟了人類在活著的時候,可以擁有意識轉換的能力。大乘佛法的觀想法門,讓我們在脫離現有的意識掌控下,可以使用另外一種意識,顯現或是映出紅塵事物的特質 。同樣的,藉著觀想,我們也可以用沒有分別的心,來打破所有事物的外相,從而看清宇宙萬物的根源及本體 。
然而, 除了這些來自生命本身變不出新花樣的方法外, 我們是否還有的選擇,來趨近創造我們的第一因呢?(下期續)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