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心法人道篇系列之二 天地不仁芻狗感而遂通
李秉信
生命對於心中的直覺,在儒家的思想中,常常用天道的敘述,加以呈現。我們可以用中國孔老夫子所講的「仁」字,來對「」的最好說明。「仁」這個字的字形告訴我們,這是兩個人之間的事;而「直覺」也是兩個人之間、人群之間,和社會之間的事。如果我們對人沒有感覺,對所發生的事沒有感覺直覺,甚至對於我們所處的環境毫不關心,那就是沒「仁」。
光從仁字的象形加以申述,說的不正是道家裡所說, 感而遂通的境界。 在易道裡的講究, 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相感而通。有句成語,人生「麻木不仁」--沒有「仁」就是「麻木」,而「麻木」的最深刻解釋就是沒有「直覺」。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這樣的直覺, 並不是放任自己的感情, 像天馬行空一樣, 飄泊蕩漾。 也不是在自己的感覺當中, 自以為是。
光從仁字的象形加以申述,說的不正是道家裡所說, 感而遂通的境界。 在易道裡的講究, 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相感而通。有句成語,人生「麻木不仁」--沒有「仁」就是「麻木」,而「麻木」的最深刻解釋就是沒有「直覺」。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這樣的直覺, 並不是放任自己的感情, 像天馬行空一樣, 飄泊蕩漾。 也不是在自己的感覺當中, 自以為是。
那樣的味道,是有那種老子道德經理所提到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當我們能夠居中放空, 觀察滾滾紅塵裡的萬事萬物, 全都平等如芻狗, 不加以抓取及選擇, 自然能夠相感於千里之外。 說的簡單明瞭一點, 只要不是升降浮沉在自己的感覺裡 ,自然能夠相感於天地。 這樣的境界, 就是一般人所說的神通。
舉個例子來說,西方極樂世界,蓮花池裡的花開, 為什麼我們可以感應得到。 當我們識大千世界如芻狗, 沒有一個外相能夠迷惑我們的六根, 蓮花池裡的花香, 就能夠毫無阻礙的入鼻。 由孔老夫子對於「仁」的解釋,我們可以對「直覺」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如果「直覺」只有單方面,只是來自於自己的喜好,這樣的「直覺」是不健全的。譬如我單方面的「直覺」,而對方沒有反應,這樣「直覺」只有一半,無法構成仁」。
舉個例子來說,西方極樂世界,蓮花池裡的花開, 為什麼我們可以感應得到。 當我們識大千世界如芻狗, 沒有一個外相能夠迷惑我們的六根, 蓮花池裡的花香, 就能夠毫無阻礙的入鼻。 由孔老夫子對於「仁」的解釋,我們可以對「直覺」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如果「直覺」只有單方面,只是來自於自己的喜好,這樣的「直覺」是不健全的。譬如我單方面的「直覺」,而對方沒有反應,這樣「直覺」只有一半,無法構成仁」。
有的時候那樣的「直覺」更像是一個封閉的「自以為是」;一定要雙方都感覺,兩人之間才會有心對心的「直覺」,或是「會心」的交流。更廣泛的說,「直覺」一定要在佛家所講的「無分別心」下,才能由內心升起最純凈的智慧。沒有分別心,就是去除我的認定,與別人「合一」,自然就會產生分別智,也就是有真知灼見。
在不作比較的前提下,才能有看見全盤大局的「直覺」。在「天人合一」萬化冥合的境界中,你覺得和所有東西都齊一時,我不在了,就沒有分別,你才能感覺到天地的脈動時,就感覺到你是自然的一部分,這時我們的生命就會擴而充之,就會變得極大,便了解孟子講的直養而不害,充塞天地間的浩然正氣,那是沒有分別的!
在不作比較的前提下,才能有看見全盤大局的「直覺」。在「天人合一」萬化冥合的境界中,你覺得和所有東西都齊一時,我不在了,就沒有分別,你才能感覺到天地的脈動時,就感覺到你是自然的一部分,這時我們的生命就會擴而充之,就會變得極大,便了解孟子講的直養而不害,充塞天地間的浩然正氣,那是沒有分別的!
生命就是一體,人無分彼此、東西、南北、膚色、政黨、國別,在無分別的一體之下,來自造物主的「直覺」自然而然的便瞭然於胸了! 純凈的「直覺」可以讓我們產生力量,發揮影響力。悲天憫人的「直覺」更是塑造一個對時代有改變力人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國人常說「仁者無敵」,當一個有自信掌握發自內心「直覺」的人,他是無愧無懼,能夠面對人生劇變的人,因此他「天下無敵」。
當我們提到「當仁不讓」時,最貼切的解釋,乃是我們內心的「直覺」,告訴我們這是一條應該要勇往向前,無得可讓的道路,而讓我們不會退卻。我們常說醫者當秉「仁心仁術」的的醫德來行醫,其實這句話最深刻的意義,乃是醫者能深自體會來自生命最深處「直覺」的動力,再苦再難也會為天下蒼生解除苦痛,用「直覺」來開的處方一定藥到病除。
當我們提到「當仁不讓」時,最貼切的解釋,乃是我們內心的「直覺」,告訴我們這是一條應該要勇往向前,無得可讓的道路,而讓我們不會退卻。我們常說醫者當秉「仁心仁術」的的醫德來行醫,其實這句話最深刻的意義,乃是醫者能深自體會來自生命最深處「直覺」的動力,再苦再難也會為天下蒼生解除苦痛,用「直覺」來開的處方一定藥到病除。
如果用更宏觀的高度來看「直覺」的真諦,我們對於我們所處的社區,所處的國家,更要有「捨我其誰」使命感,和「雖千萬人吾往也」擔當的氣魄,那麼才能對於蒼生有「直覺」,才能用「直覺」和人群互動。在上位者知道黎民的疾苦,子民知道在上位者「悲天憫人」的胸懷,所謂的相知相惜,才能成就一代盛世,正是對「直覺」最貼切的解釋。只有直覺的相感, 蒼穹下的繁衍才能生生不息。
我們看那些千古以來,讓人群感動的偉大人物,若是我們清楚的細究他們生命的本質,都是用「直覺」來作為生命道路選擇的羅盤 。甚至他們的「直覺」超越時空,縱然是這些人的生命早已作古,但是他們的言行和事蹟,讓今人讀起他們的歷史,不但為之感動不已,甚而超越時空,與他們神交 。耶穌來到這世界上的使命,是要來帶領苦難的人群回到天父那裡去,他甚至為了洗淨眾人的罪惡,被釘在十字架上四十天,用他的生命來影響兩千年以來的基督徒。
我們看那些千古以來,讓人群感動的偉大人物,若是我們清楚的細究他們生命的本質,都是用「直覺」來作為生命道路選擇的羅盤 。甚至他們的「直覺」超越時空,縱然是這些人的生命早已作古,但是他們的言行和事蹟,讓今人讀起他們的歷史,不但為之感動不已,甚而超越時空,與他們神交 。耶穌來到這世界上的使命,是要來帶領苦難的人群回到天父那裡去,他甚至為了洗淨眾人的罪惡,被釘在十字架上四十天,用他的生命來影響兩千年以來的基督徒。
印度的甘地,帶領著他的追隨者,一次又一次的絕食,來帶領飽受殖民壓迫的印度人,走向印度獨立之路。 「直覺」最昇華的境界,是把這種出自最內心深處的感覺,變成人與人之間雙向共有的情懷,這樣才是「仁」的極致,才是健全「直覺」。這樣的一個境界,才能進入永恆的價值, 千古以來都為人所傳誦。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直覺」是我們能和神溝通的語言。「直覺」是「本來面目」, 無時無刻,保守我們不至於迷失的羅盤。
在聖經約翰福音裡提到,耶穌要求父,也就是神,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保惠師」,就是神因耶穌的名,神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耶穌也很清楚的告訴我們,這個來自人內心最深處的「直覺」,也就是耶穌嘴裡的「保惠師」,是從神出來真理的「聖靈」;由聖經的教訓,我們可以很清楚的體會到:人一旦有「直覺」,任何事情自然而然知道該怎麼做,也知道該怎麼選擇,而不需要任何規則、戒條所限制。
在聖經約翰福音裡提到,耶穌要求父,也就是神,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保惠師」,就是神因耶穌的名,神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耶穌也很清楚的告訴我們,這個來自人內心最深處的「直覺」,也就是耶穌嘴裡的「保惠師」,是從神出來真理的「聖靈」;由聖經的教訓,我們可以很清楚的體會到:人一旦有「直覺」,任何事情自然而然知道該怎麼做,也知道該怎麼選擇,而不需要任何規則、戒條所限制。
用「直覺」來做事的人,他的起心動念都是真心誠意,而不是為了符合規定或戒律。因為規定是外加的,是由外面的模子把自己限制成那個樣子,並不是發自內心,那只是表面在做,並沒有「直覺」的特質。只要是人能夠聽得見要發自內心的「直覺」,而不是由外在的規則,或現實考量限制而取捨,這才是人世間的真正修行,也是我們行走紅塵可以依靠的「生命羅盤」。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清華大學核子工程-工程與系統科學研究所碩士,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江味農金剛經講堂金剛經講師)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清華大學核子工程-工程與系統科學研究所碩士,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江味農金剛經講堂金剛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