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醫道易以貫之系列之十七 一氣陰陽量子場
中醫師 李秉信
<黃帝內經>根據人體和自然相對應的現象認為,“氣”分化為陰氣和陽氣。陽氣具有光明、溫熱、運動、上升、無形等特點;陰氣具有黑暗、寒涼、靜止、下降、有形等特點。這些特點是從哲學角度概括出來的,若從物理學角度看,陰陽的性質實際上是對物質的物質屬性,和能量屬性的兩個方面的反映。
現代科學在對物質和能量結構層次的認識上,由宏觀深入到微觀,由原子深入到亞原子結構,從而發現物質和能量的微觀結構表現出不可分割的性質。量子物理學認為,如果一個物理量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單位,則該物理量是量子化的,並將最小單位稱為量子。
現代物理學認為,自然界存在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2 ] :
引力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指具有質量和能量屬性的粒子系統,包括通常意義上的物質性基本粒子,如夸克和傳遞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如光子,這一系統在量子場論中以“量子場”或“場”來描述)。
自然界的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的變化是一切物質結構的形成、能量變化、物質運動的根本原因,它們產生了大自然的一切現象。對於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物理學家試圖用同一組方程式,描述全部粒子和相互作用的物理性質並嘗試用實驗方法進行驗證,其理論或模型稱為“大統一理論”。該理論目前尚未完全實現,但已取得了不少成功。
例如19世紀麥克斯韋方程組就將電場和磁場統一了起來[2],而2012年隨著希格斯粒子的發現,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也實現了統一[3]。‘大統一理論”的意義在於,人們能夠從數學和實驗的角度證明宇宙物質具有同源性、統一性、整體性以及物質運動的和諧性,它反映了人們對宇宙本質的統一性詮釋的哲學追求。
自1 9 0 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一詞以來量子物理學經過愛因斯坦、波爾、薛定諤、海森堡等科學家的發展逐漸被認為是了解和描述大自然的基本理論之一。由於量子理論對物質的微觀結構作出根本性解釋,因而被廣泛運用於關於宇宙天體的生成和演化研究,從而將宇觀、宏觀和微觀世界統一了起來,形成了以量子為基礎的對大自然的獨特性解讀視角。
其中陰的性質偏於描述物質屬性,陽的性質偏於描述能量屬性。在粒子物理學中,雖然所有基本粒子都是物質屬性和能量屬性的統一,即著名的波粒二象性,但物質性基本粒子偏向於表現物質屬性,是形成宏觀物質結構的“骨架”如夸克、電子等,而傳遞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偏向於表現能量屬性,
我們可以把中醫所說的氣,在宏觀層面形成物質場。因而在微觀層面,陰氣接近於“物質性基本粒子”,是形成物質結構的基礎,即“陰成形”;陽氣接近於“傳遞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能量傳遞和轉換的基礎,即“陽化氣”。從宏觀層面講 , 陰 氣 接 近 於 經 典 物 理 學 所 言 的 “ 物 質 ” 或“能級較低的物質”;陽氣接近於“能量”或“能級較高的物質”。
對於基本粒子而言,雖然被劃分為兩類,但每一種基本粒子都是物質性和能量性的統一,在一定條件下能夠轉化,例如光子為能量子,但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物質性粒子如電子等[ 1] 。基本粒子的物質和能量屬性具有統一性,而陰陽之氣也是統一的。
在中醫學中,陰陽二氣雖相互區分,但又互根互用,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且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基本粒子具有物質屬性和能量屬性的差異性,但又是統一的,其根本原因是物質和能量本質上為一種事物的兩個方面,同理陰陽之氣的差異性和統一性是由於二者為氣的兩種分化。
綜上所述“氣一元論”與“量子”相關理論在微觀和宏觀層面均具有相通性,兩個理論體系的對應是系統性對應關係。然而“陰陽”在《黃帝內經》中有時候表現為對立統一的哲學關係,與物質概念的“陰陽”含義不同,但《黃帝內經》中主要運用的是其物質含義。
(1) 郝永鹏.玻色子与费米子混合气体[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2) 汪容.关于四种相互作用的统一的探索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5( 6) 155-62.
(3) 黄龙光,冷伏海.希格斯粒子是否存在将得到确认,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 5): 546.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黃帝內經>根據人體和自然相對應的現象認為,“氣”分化為陰氣和陽氣。陽氣具有光明、溫熱、運動、上升、無形等特點;陰氣具有黑暗、寒涼、靜止、下降、有形等特點。這些特點是從哲學角度概括出來的,若從物理學角度看,陰陽的性質實際上是對物質的物質屬性,和能量屬性的兩個方面的反映。
現代科學在對物質和能量結構層次的認識上,由宏觀深入到微觀,由原子深入到亞原子結構,從而發現物質和能量的微觀結構表現出不可分割的性質。量子物理學認為,如果一個物理量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單位,則該物理量是量子化的,並將最小單位稱為量子。
現代物理學認為,自然界存在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2 ] :
引力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指具有質量和能量屬性的粒子系統,包括通常意義上的物質性基本粒子,如夸克和傳遞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如光子,這一系統在量子場論中以“量子場”或“場”來描述)。
自然界的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的變化是一切物質結構的形成、能量變化、物質運動的根本原因,它們產生了大自然的一切現象。對於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物理學家試圖用同一組方程式,描述全部粒子和相互作用的物理性質並嘗試用實驗方法進行驗證,其理論或模型稱為“大統一理論”。該理論目前尚未完全實現,但已取得了不少成功。
例如19世紀麥克斯韋方程組就將電場和磁場統一了起來[2],而2012年隨著希格斯粒子的發現,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也實現了統一[3]。‘大統一理論”的意義在於,人們能夠從數學和實驗的角度證明宇宙物質具有同源性、統一性、整體性以及物質運動的和諧性,它反映了人們對宇宙本質的統一性詮釋的哲學追求。
自1 9 0 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一詞以來量子物理學經過愛因斯坦、波爾、薛定諤、海森堡等科學家的發展逐漸被認為是了解和描述大自然的基本理論之一。由於量子理論對物質的微觀結構作出根本性解釋,因而被廣泛運用於關於宇宙天體的生成和演化研究,從而將宇觀、宏觀和微觀世界統一了起來,形成了以量子為基礎的對大自然的獨特性解讀視角。
其中陰的性質偏於描述物質屬性,陽的性質偏於描述能量屬性。在粒子物理學中,雖然所有基本粒子都是物質屬性和能量屬性的統一,即著名的波粒二象性,但物質性基本粒子偏向於表現物質屬性,是形成宏觀物質結構的“骨架”如夸克、電子等,而傳遞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偏向於表現能量屬性,
我們可以把中醫所說的氣,在宏觀層面形成物質場。因而在微觀層面,陰氣接近於“物質性基本粒子”,是形成物質結構的基礎,即“陰成形”;陽氣接近於“傳遞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能量傳遞和轉換的基礎,即“陽化氣”。從宏觀層面講 , 陰 氣 接 近 於 經 典 物 理 學 所 言 的 “ 物 質 ” 或“能級較低的物質”;陽氣接近於“能量”或“能級較高的物質”。
對於基本粒子而言,雖然被劃分為兩類,但每一種基本粒子都是物質性和能量性的統一,在一定條件下能夠轉化,例如光子為能量子,但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物質性粒子如電子等[ 1] 。基本粒子的物質和能量屬性具有統一性,而陰陽之氣也是統一的。
在中醫學中,陰陽二氣雖相互區分,但又互根互用,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且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基本粒子具有物質屬性和能量屬性的差異性,但又是統一的,其根本原因是物質和能量本質上為一種事物的兩個方面,同理陰陽之氣的差異性和統一性是由於二者為氣的兩種分化。
綜上所述“氣一元論”與“量子”相關理論在微觀和宏觀層面均具有相通性,兩個理論體系的對應是系統性對應關係。然而“陰陽”在《黃帝內經》中有時候表現為對立統一的哲學關係,與物質概念的“陰陽”含義不同,但《黃帝內經》中主要運用的是其物質含義。
(1) 郝永鹏.玻色子与费米子混合气体[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2) 汪容.关于四种相互作用的统一的探索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5( 6) 155-62.
(3) 黄龙光,冷伏海.希格斯粒子是否存在将得到确认,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 5): 546.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