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經講義第五十二講 雷澤歸妹卦
圓覺老人
本文﹕ 歸妹 雷澤歸妹 震上兌下 歸妹:征凶,無攸利。 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說以動,所歸 妹也。征凶,位不當也。無攸利,柔乘剛也。 象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象曰:歸 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象曰: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也。 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象曰:上六無實,承虛筐也。
卦序第五十四卦為歸妹卦,上震, 下兌。雷澤歸妹。第五十三卦漸, 漸進, 必有所歸, 故繼之以歸妹。震為年長之男, 兌為幼女。陽主動於上, 女悅從於下。羅男女結合, 為人倫之始, 陰陽交合, 而生生生不已。
歸指女子出嫁, 妹乃少女。雖陰陽和合, 化生萬物, 但以少女配年長之男, 終非正配, 若出於私情, 或由於強迫, 急遽成就必有悔憾, 男女相感, 必須誠信互待。漸卦為男娶女, 歸妹指女嫁男。本卦六爻, 每爻乃描述六種不同型態之女子。男女結合, 必從須合情。
合理。 合法, 方能始終不渝。若先後失序, 激情衝動, 必將造成悲劇, 遺憾終身, 本卦以六三為卦主。
「歸妹征凶, 旡攸利。」女子出嫁, 曰歸; 妹, 少女。詩謂: 「 之子于歸宜室宜家」家為社會組成之基本, 但若急就成強求如此行事, 則凶險橫生, 無利。
彔曰: 歸妹, 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 而萬物不興。歸妹, 人之終始也。說以動所歸妹也。征凶, 位不當也。旡攸利, 柔乘剛也」。
本卦彔辭謂: 歸妹指少女出嫁。男有室, 女有歸, 乃天所以生生不已之大事。若天地不交, 陰陽之氣不結合, 則萬物不能興盛繁衍。女子出嫁, 乃是人倫之始, 有夫婦而後有親子。 兄弟。 君臣。 朋友。 社會因此形成。
有此人倫之開始, 方能終而復始, 生生不息。上卦震, 震動。下卦兌, 兌悅。男動而女悅, 所以有歸妹若急, 就為情慾衝動而苟合。或貪戀女色, 而強求霸娶, 皆不適合正道而行事。(征)招致凶險, 皆因所處之位不適當, 如上下二卦皆為陰柔在上, 而陽剛居下, 乃是柔乘剛之故。
象曰: 澤上有雷, 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本卦之象, 兌澤之上為震雷, 澤隨之而動。此即少女出嫁之義。君子必須永久守持夫婦終身相守之道, 而知始亂終棄之敝。蓋雷瞬息而過, 澤水則常流不息。故於開始衝動之時, 須先慮其終止之結果。
少女亦應慮及後果, 不可因悅愛而順從以致遺憾終身。男女之間, 愛恨情仇之事最難處理。婚姻雖非萬全至善之道, 但不失為處理男女關係佳之制度。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古時諸候及大家族婚姻,娶一女, 眾多娣姪陪嫁, 而為娣, 乃妾之義。本卦初爻位卑居下, 雖不能如正室之位, 但其陽剛多能之賢德有如足跛者, 而能行走往前, 行所能行, 行所當行, 吉祥。
象曰歸妹以娣, 以恒也。跛能履, 吉相承也。本爻小象謂以娣妾之身陪嫁, 乃是婚禮恒常之道, 以妾身隨行, 助正室執行婦道, 吉祥將承續而來。
九二, 眇能視, 利幽入之貞。九二, 本應上應六五, 然六五失正,所謂遇人不淑, 如一目瞎, 雖僅能用一目觀視, 仍應守持幽静恬淡之道, 忠貞不二, 方為有利。
象曰利幽人之貞, 未變常也。雖然遇人不淑, 仍能守持幽靜貞正之道, 乃其本身所具個性之恒常不變。
六三歸妹以須, 反歸以娣。本爻為下卦之最極, 少女挑選過高, 期待(須) 甚久, 結果反而陪嫁, 為人之娣妾。
象曰歸妹以須, 未當也。小象謂六三爻不當位, 不當中乃因期待過高以致急於出嫁, 反為人妾。
「九四歸妹愆期, 遲歸有時。」本爻雖亦不當位, 不當中, 但仍靜待良緣,雖遲嫁, 有良時到來。此六三與九四居心不同, 其結果亦大異。
象曰: 愆期之志, 有待而行也。少女遲延嫁期, 其心志乃在等待良配, 故寧可等待, 亦不急於嫁為人妾。
六五, 帝乙歸妹, 其君之袂, 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本爻陰居正位, 有如商之帝乙嫁妹。其女君(帝之妹亦稱女君。) 之衣飾(袂為袖,代表服飾。) 不如陪嫁者之衣飾, 因其有內在之美德, 如月亮之將接近圓(十五) 而不滿盈, 故吉祥。
象曰: 帝乙嫁妹, 不如其娣之袂良也, 其位在中, 以貴行也。六五爻居上位之中, 衣飾不如娣妾,其尊貴乃在德行。
上六, 女承筐, 旡實。士刲羊, 旡血。旡攸利。本爻謂女捧筐,其中無實物, 男子宰殺羊, 卻無血, 象男婚女嫁, 若不合情合理, 其結果如本卦大象所謂〝知敝〞, 便無吉利。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本文﹕ 歸妹 雷澤歸妹 震上兌下 歸妹:征凶,無攸利。 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說以動,所歸 妹也。征凶,位不當也。無攸利,柔乘剛也。 象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象曰:歸 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象曰: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也。 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象曰:上六無實,承虛筐也。
卦序第五十四卦為歸妹卦,上震, 下兌。雷澤歸妹。第五十三卦漸, 漸進, 必有所歸, 故繼之以歸妹。震為年長之男, 兌為幼女。陽主動於上, 女悅從於下。羅男女結合, 為人倫之始, 陰陽交合, 而生生生不已。
歸指女子出嫁, 妹乃少女。雖陰陽和合, 化生萬物, 但以少女配年長之男, 終非正配, 若出於私情, 或由於強迫, 急遽成就必有悔憾, 男女相感, 必須誠信互待。漸卦為男娶女, 歸妹指女嫁男。本卦六爻, 每爻乃描述六種不同型態之女子。男女結合, 必從須合情。
合理。 合法, 方能始終不渝。若先後失序, 激情衝動, 必將造成悲劇, 遺憾終身, 本卦以六三為卦主。
「歸妹征凶, 旡攸利。」女子出嫁, 曰歸; 妹, 少女。詩謂: 「 之子于歸宜室宜家」家為社會組成之基本, 但若急就成強求如此行事, 則凶險橫生, 無利。
彔曰: 歸妹, 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 而萬物不興。歸妹, 人之終始也。說以動所歸妹也。征凶, 位不當也。旡攸利, 柔乘剛也」。
本卦彔辭謂: 歸妹指少女出嫁。男有室, 女有歸, 乃天所以生生不已之大事。若天地不交, 陰陽之氣不結合, 則萬物不能興盛繁衍。女子出嫁, 乃是人倫之始, 有夫婦而後有親子。 兄弟。 君臣。 朋友。 社會因此形成。
有此人倫之開始, 方能終而復始, 生生不息。上卦震, 震動。下卦兌, 兌悅。男動而女悅, 所以有歸妹若急, 就為情慾衝動而苟合。或貪戀女色, 而強求霸娶, 皆不適合正道而行事。(征)招致凶險, 皆因所處之位不適當, 如上下二卦皆為陰柔在上, 而陽剛居下, 乃是柔乘剛之故。
象曰: 澤上有雷, 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本卦之象, 兌澤之上為震雷, 澤隨之而動。此即少女出嫁之義。君子必須永久守持夫婦終身相守之道, 而知始亂終棄之敝。蓋雷瞬息而過, 澤水則常流不息。故於開始衝動之時, 須先慮其終止之結果。
少女亦應慮及後果, 不可因悅愛而順從以致遺憾終身。男女之間, 愛恨情仇之事最難處理。婚姻雖非萬全至善之道, 但不失為處理男女關係佳之制度。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古時諸候及大家族婚姻,娶一女, 眾多娣姪陪嫁, 而為娣, 乃妾之義。本卦初爻位卑居下, 雖不能如正室之位, 但其陽剛多能之賢德有如足跛者, 而能行走往前, 行所能行, 行所當行, 吉祥。
象曰歸妹以娣, 以恒也。跛能履, 吉相承也。本爻小象謂以娣妾之身陪嫁, 乃是婚禮恒常之道, 以妾身隨行, 助正室執行婦道, 吉祥將承續而來。
九二, 眇能視, 利幽入之貞。九二, 本應上應六五, 然六五失正,所謂遇人不淑, 如一目瞎, 雖僅能用一目觀視, 仍應守持幽静恬淡之道, 忠貞不二, 方為有利。
象曰利幽人之貞, 未變常也。雖然遇人不淑, 仍能守持幽靜貞正之道, 乃其本身所具個性之恒常不變。
六三歸妹以須, 反歸以娣。本爻為下卦之最極, 少女挑選過高, 期待(須) 甚久, 結果反而陪嫁, 為人之娣妾。
象曰歸妹以須, 未當也。小象謂六三爻不當位, 不當中乃因期待過高以致急於出嫁, 反為人妾。
「九四歸妹愆期, 遲歸有時。」本爻雖亦不當位, 不當中, 但仍靜待良緣,雖遲嫁, 有良時到來。此六三與九四居心不同, 其結果亦大異。
象曰: 愆期之志, 有待而行也。少女遲延嫁期, 其心志乃在等待良配, 故寧可等待, 亦不急於嫁為人妾。
六五, 帝乙歸妹, 其君之袂, 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本爻陰居正位, 有如商之帝乙嫁妹。其女君(帝之妹亦稱女君。) 之衣飾(袂為袖,代表服飾。) 不如陪嫁者之衣飾, 因其有內在之美德, 如月亮之將接近圓(十五) 而不滿盈, 故吉祥。
象曰: 帝乙嫁妹, 不如其娣之袂良也, 其位在中, 以貴行也。六五爻居上位之中, 衣飾不如娣妾,其尊貴乃在德行。
上六, 女承筐, 旡實。士刲羊, 旡血。旡攸利。本爻謂女捧筐,其中無實物, 男子宰殺羊, 卻無血, 象男婚女嫁, 若不合情合理, 其結果如本卦大象所謂〝知敝〞, 便無吉利。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